党代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代会新闻 > 正文

育才育德育贤 不负时代使命——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人才培养纪实

发布日期:2018-05-31  点击数: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五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今年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

1508958782138_1
7月9日,宝兰高铁开通后的首趟西安北至兰州西D2651次动车组列车,从“古丝绸之路第一桥”遗址开出。王曙天摄(人民视觉)

这一系列宏伟目标的背后,有着国家对复合型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百余年来,同济学子肩负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光荣使命,勇立潮头,从未缺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简称同济铁工系)始终坚持为国家输送大批高水平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不负时代使命,为国之大器的蓬勃发展书写浓墨重彩。
     向西部建设输送高铁技术栋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一片空白。在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中,国家提出了修建通往西南、西北铁路干线的目标。同济铁工系顺应国家对于铁路人才需求的大势,向西部建设输送以铁路基建为特色的技术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文灏便是其中翘楚。

1878~1948年中国铁路网

1964年从同济大学铁道建筑专业毕业后,梁文灏听从祖国的号召,奔赴位于甘肃兰州的原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工作。他将自己所学与肩负使命融为一体,先后主持了450多座铁路隧道的勘察设计,在秦岭特长铁路隧道建设中,克服了褶皱断层山地的困难地质条件;在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和风火山隧道建设中,攻克了冻土凿隧的世界难题;在亚欧大陆桥的制高点,打通了号称“亚洲第一隧道”的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

李金城1
李金城

2000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指引下,以李金城为代表的又一批同济铁工系学子,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文灏的足迹,开始了投身西部大开发的旅程。在那遥远的地方,同济铁工系的学子们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留下了汗水和青春。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铁时代”正式到来。同济铁工系与时俱进,将人才培养重点转向技术创新。同济铁工系学子们在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建设创新中,为攻克九大核心技术立下了汗马功劳。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郭志勇,生逢中国铁路大发展的时代。作为京沪高速铁路南段的总工程师,他带领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编制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科技攻关成果。此后,国内高速铁路以京沪高速铁路为模板,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铺展开来。
     在60多年铁路发展的辉煌进程中,同济铁工系始终将人才培养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和科研人才,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为国家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样化培养“实践型”人才
     近年来,国家对于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已不限于传统铁路的基础建设领域。城市化进程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新世纪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济铁工系与时俱进,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多样化培养思路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新时代轨道交通建设输送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2005年,同济铁工系博士研究生毕湘利进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就职,从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副总裁,并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军人才。他认为,同济铁工系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发展观,注重提升学生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受益匪浅。
     章立峰从同济铁工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仅用3年时间,在中国电建系统创建了第一家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又用5年时间实现设计院年设计产值超5亿元。作为电建系统进入轨道交通设计领域的开拓者,章立峰喜欢把自己的经历比作体制内成功的“创业之旅”。在他看来,同济铁工系针对硕士研究生开展的通识化教育、多层次素质培养体系,是他不断创新与探索的源泉,促使他打破固有模式寻找突破口。

实验1

实验2

同济铁工系对教学理念的开放性革新还体现在“实践”的回归。同济铁工系2010届博士研究生周冠南,毕业时本有机会回到家乡当一名公务员,导师周顺华教授根据他的特点,建议他去施工单位就业。施工一线工作环境艰苦,但心怀理想的周冠南决定听从导师的建议“去试一试”。

周冠南(左二)在商合杭铁路项目工地检查工作
周冠南(左二)在商合杭铁路项目工地检查工作
周冠南在新疆喀叶墨项目施工现场与老铁道兵同志交流
周冠南在新疆喀叶墨项目施工现场与老铁道兵同志交流

刚进入中铁建大桥局时,他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几乎可以与工程一线实践无缝对接,这令他如鱼得水。短短3年,他便完成数个重大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级工法6项,并荣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奖”等殊荣。他认为,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接触工程实践而非仅限于课本知识,是同济铁道专业教学知行并进的关键。
     将人才培养向“育贤”方向延伸
     在为国“育才”的同时,同济铁工系秉持素质化拓展的教学思路,将人才培养向“育贤”的方向延伸。
     黄大维博士家境贫寒,在求学最艰难的时期曾获得家乡县教育局多次提供的助学金。特殊的经历让黄大维学会了自立和感恩。在同济铁工系读博期间,他成绩优异屡获奖学金,却省吃俭用,把奖学金及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寄回家乡教育基金会,让爱心传递。他把自己的德行归功于导师周顺华教授的言传身教。

秀峰村冲毁的桥
秀峰村冲毁的桥

秀峰村知新桥方案
秀峰村知新桥方案

在同济铁工系,周顺华教授本身便是学术造诣与师德品行等身的楷模。2014年,周顺华家乡的秀峰大桥被洪水冲毁,时刻关注家乡灾情的他立即与村党支部书记联系,希望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在听闻消息后,周顺华的许多毕业生纷纷请缨,为秀峰村免费设计桥梁,随后有更多学生自发捐款筹建大桥。2016年3月,这座凝集了同济铁工系师生感情的“丰禾安桥”正式落成,在当地成了一段“师生共建新路桥”的佳话。同济铁工系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身作则、兢兢业业、立德树人,他们对学生的培养已经超脱科研教育本身,这也是同济铁工系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人才而大胆革创新教育理念的初衷。
     今天的同济铁工系,传承历史,瞄准前沿,突出特色,抓住交通运输发展黄金时期,以“高峰学科”建设为契机,以多样化实践型为目标,以育才育德育贤为宗旨,培养领军人才、科技精英,引领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锐之师。

大合影

(撰稿人: 康庄 王长丹)
稿件来源:http://m.183read.com/sharearticle/article/article_id/1840596/app_key/406ae173bfde42e23fb649bcfd7f3f96

Copyright @ 2018 Tongj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