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周俭

发布日期:2018-05-24  点击数:

身先士卒重建废墟,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中共党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俭

U2082P31T1D12954614F46DT20120825173007

周俭,中共党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住区规划设计,其都江堰“壹街区”详细规划与设计、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总体规划,均获2009年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

他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经历,生动体现了同济人“同济天下”的情怀,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与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抗震救灾,党员就要冲在第一线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震惊世人,震后的汶川百废待兴,神州大地上无数双眼睛关注着灾后重建工作。“支援灾区,规划先行”,作为老牌规划院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此时临危受命。

“抗震救灾,党员就要冲在第一线!”周俭挺身而出,灾后一星期,他就率领团队奔赴抗震救灾现场。从5月到7月,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周俭与同济规划院的同仁们冒着随时可能发生余震的危险,在汶川灾区的多个山体之间四处奔走,为失去住房的受灾群众寻找临时安居点,并为临时安居点的建造做规划设计。“从天亮到天黑,全都在走山路,但这都不算什么,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地点做规划,一定要负责任!”他说。

pW8YPf7sCVp5zahD

周俭教授正在绘制灾后重建规划方案

当时同济大学去汶川援建的共有20名规划专家,每个人都是自愿报名、义务工作,整个团队所做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项目超过30项。

回到上海的几年后,他仍时刻记挂着四川灾区的重建工作。当他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时,他仍然坚持“一人的荣誉实则代表着团队的成果得到了社会认可”,并向记者历数着其他人的功劳——同济师生们义不容辞的付出,上海指挥部30几位工作人员的贡献,都江堰当地政府和专业人员的配合……在国家危难之中,如周俭这样的共产党人就如一面旗帜,带领着团队中的你我他,共同为艰苦事业奉献力量。

让公众参与,好的规划就要接受得了人民与时间的检验

周俭常说,“做学问,一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二要因地制宜、勇于创新”。传统的规划基本上就是做调研、做方案、和专家讨论、和政府商量;而在四川灾区重建的项目中,规划的科学固然重要,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灾后的种种复杂需求也成为周俭与其他同济规划人不得不认真考虑的一个重点。

几经论证之后,周俭决定采用了他本人从未试验过的“公众参与式的城市规划”,即和当地受灾群众共同制定重建规划,共同设计新房屋,共同商议街区今后的发展。他说,“规划应当让公众参与,好的规划就要接受得了人民与时间的检验!”这最初或许源于灾后重建的特殊性,但却打开了他专业实践的新大门,一个项目,三年灾后重建,与每栋房子的住户沟通商议,都江堰西街灾后重建规划设计项目在周俭的专业生涯中烙下深深的印记。而在那之后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周俭都特别注重公众对规划的诉求和意愿。

实践检验着专业能力,时间打磨着专业认知。周俭对城市规划有着自己的哲思。他认为过去大家对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理解有些片面,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是相互推动的。文化是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在空间上相融合,才是正确的保护与发展观念。“我们当代人现在做的工作,也应该成为未来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周俭脸上浮现自信的笑容,这是一个学者的人性思考与学术责任,也是一名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与同济规划院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周俭教授亲切交流

201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视察上海对口支援的新疆喀什巴楚县时与周俭教授亲切交流

因材施教,我们的事业一定要有比我们更优秀的接班人

在周俭眼中,个体如何发展都是自己的选择,“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诱惑,最主要的还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说到这儿,周俭笑称自己读书时也有很多别的兴趣,比如踢球、旅游、下棋等,兴趣的丰富会让一个人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作为一名教师,在培养人才时更需要注意合理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有着鲜明特点的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人口的扩张,规划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人们对规划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的事业一定要有比我们更优秀的接班人”。

pW8ZjYBdaz5CYpaF

周俭与学生的互动,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总结:因人而异、将心比心。说来简单,实际做起来确实要花一番心思。首先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研究课题、工作方式,然后尽力给他们创造条件,同时提供合理建议,挖掘学生的特长是他培养人才的诀窍。在指导学生学习、研究时,换位思考,揣摩学生的心态,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只有这样,作为导师提出的指导建议才更具针对性,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周俭说,“哪怕年轻人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反复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周俭认为,钻研学问和休闲娱乐的时候,心态都应该保持平稳。所谓平稳,周俭建议年轻人不要去追求超出当时现状能力的东西,在倾听别人和静思自我中,用平和的心态去认识自己,因为每个人身上必然拥有其他人没有的东西,大家发展的机会都是平等的,需要做的只是发挥出自己的特性。这和城市规划一样,规划人应该努力地去发现每个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规划就是要强调这种差异而不是抹去这种差异。

周俭就是这样,他走过四川震区的废墟,也走过无数繁华的都市,他可以为一处选址而与山间乡里的老乡们攀谈交流好几天,也可以为一个设计的细节而与学生们辩论研讨好几夜。他是一名学者,他是一名老师,他是一名严谨而又不是锐气的同济人,他是一名站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共产党人。

上一条:周怀阳

下一条:李垚

Copyright @ 2018 Tongj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